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,对于现代人,尤其是黑人和白人之外的人,本故事是能轻意勾起好奇心的。
黑白色调的选择,是一种必然。增加了可信度以及艺术感。
黑白与片场彩色图相比,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影片的开场与结尾,都拍得极为漂亮。开场,是一位稍微有些焦虑的女人,正在找地方避暑。结尾,则用艺术化的手法,纯视角地展现了一场白色迫害的掩盖与消弭。
考虑到还是会有人,阅读到这篇文章。所以先来段说明。
影片改编自写于1929年小说《白色通行证》,英文名为“PASSINT”,有通行证的意识,在这个故事中特指黑人冒充白人生活。小说由内拉拉尔森写就。知名演员丽贝卡豪尔自导自改,由两位著名有演员泰莎汤普森与鲁丝内伽主演。
泰莎和鲁丝二人,分别扮演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年代的两位女人。一位是富太太克莱尔,一位是律师妻子艾琳。克莱尔是面部肤白如雪的金发美女,艾琳是同样可以冒充白人不被识破,是位黑发美女。
故事背景,是二十年代的纽约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。两位都可以冒充白人生活的女人,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,她们是儿时好友,在一个只欢迎白人的场合里,偶然遇到。
故事因此而展开。
01克莱尔
冒充人生
克莱尔有着一个典型的帅气残暴的白人老公,老公由斯卡斯加德扮演。
她因为内心深处的害怕,而过得小心翼翼的生活。老公很爱她,但非常厌恶黑人。因为看到她肤色越来越暗,还给她取外号,叫她“小黑”。
其实,我们已经无从知晓,克莱尔冒充白人,是否有出于对丈夫的爱。事实上,在这个故事里,这段感情的真与假丑与美,都不重要。因为克莱尔,明显已经成在了一种无限接近于想求救,但求救无门的状态。
她的初次登场,完全是乐在其中的花瓶妻的形象,笑容几乎长在了脸上。
直到她看到了故人。
出于某种本能,这种本能可能来自黑人之间为命运共同体的本能,也可能是出于对儿时玩伴的了解。她们说着旁人听不懂的对白,完成了认亲的过程。
02艾琳
可以冒充却选择与同类在一起
艾琳离开克莱尔,回到家中之后,开始了明显表露出拒绝。不愿与克莱尔来往。她也拒绝回复克莱尔求再次相见的来信。她恨不得把克莱尔设置好友屏蔽。
观众能轻意从片中,看到她们身上的恐惧。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白人角色非常少的电影。俱乐部中出现的一些白人艺术家们,几乎已经和黑人亲如一家了。那是一个大家可以针锋相对而不用担心白人掏枪。
这也是克莱尔想要重新体验的状态。于是,克莱尔主动登门了。
克莱尔出现在了黑人,其实是一种非常非常冒险的行为。既可能给她自己带来危险,也可能会给艾琳一家带来危险。
你是否听说过,有些鱼儿会因到自己的出生地产卵。
克莱尔遇见艾琳,其实就是她内心找回同类的希望。
接下来,故事其实有些老套。
克莱尔因为出色的外貌,再加上金发小脸,几乎能在一切环境下,成为人群中的焦点。
她与艾琳重新成为了朋友。艾琳逐渐不再拒绝她。不仅是艾琳不拒绝,她丈夫律师安德烈,也不拒绝她。
艾琳安德烈夫妇和克莱尔,三个人相处得特别融洽。
克莱尔起初,感受到了艾琳的排斥。但她不放弃到了死缠烂打的程度。后来,她在孩子身上找到了突破口。她跟孩子们打成了一片,能偶尔帮艾琳照看孩子。
二人的关系才逐渐恢复。
克莱尔与安德烈,也走得越来越近。但那种看似尴尬的猜疑,全部来自于艾琳的视角。心理层面的展示,相对来讲,不算特别精准。影片中段的观赏性,相对一般。
直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,影片开始从轻松到紧张,直接升级成了生死攸关。
我们几乎可以预见的是。影片从有色人种冒充白人在种族歧视为社会主流的年代生活,结局一定是身份被拆穿及其后一定会到来的惨剧。
帅气的斯卡斯加德再次出现,他就像一个正常的温柔的正经人一样,跟他眼里的老熟人打招呼。还像一个有教养的上流社会的熟客那样,面带笑容伸手示意握手。
直到他看到艾琳身边站着一位黑人女性。他瞬间变脸。
天使与恶魔的切换,其实就是什么都没变,变的只有他对同一种存在的认知。
克莱尔依然不管不顾地来到了黑人为中心的俱乐部。恶魔般的丈夫带着一副要杀人的面孔,闯入派对。
克莱尔在那一刻,得到了黑人社群的帮助。
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她以前是白人社群里唯一的有色人种,此刻,她与同类们站在一起,白人丈夫成了那个闯入者。
没有人真的会对白人丈夫做什么,除了劝阻,以及挡在克莱尔的前面。
但是克莱尔选择了另一种方式,来终结她的痛苦。
俱乐部的社交活动,因此而提前散场。人们纷纷下楼,跑去看安详地躺在草地上的克莱尔。
雪越下越大,白色彻底覆盖了一一切黑。这个故事,就此被掩埋。
我们看得越来越模糊,直到满屏惨白。